ABA 的用法有很多。家長和老師不只是觀念及方法要正確,在執行當中更要確實。ABA是採取個別學習計劃和科學記錄的方式來觀察孩子學習狀況。所以有效率的記錄更是不能少。這一集音頻裡,將會介紹有效率的執行ABA教學的四個重點:評估,量身定制個人學習目標,記錄,以及泛化的重要性。
我們知道ABA是目前在自閉症干預中 最符合科學證實的教學方法, 但家長要如何判斷和選擇孩子所學習的ABA干預是有效的ABA教學呢?
以下我們來介紹基本四個步驟, 來查驗你的孩子是否接受有效的ABA 干預:
第一步驟: 評估
小朋友在開始ABA教學之前, 第一個重點是BCBA (行為分析師)會先做評估. 比如在課業,認知,語言,社交,溝通,遊戲技巧,自理能力等方面 我們需要知道小朋友目前的程度在哪裡. BCBA 也會從父母親或是長期和他相處的家人這邊得到更多資訊. 除此之外 BCBA 也會透過面對面和孩子的交流來做出正確的評估. 評估的目的是把現階段最重要的目標訂定出來
第二步驟: 訂定目標
通常評估後, 會發現小朋友有許多學習目標. 那我們會依重要性,孩子的年齡, 和上課時間的長短來決定目標的數量和順序. 訂定出來以後,教學策略就依照孩子的學習能力量身訂做. 例如孩子才兩三歲,我們可能不會把重點目標放在和老師坐在椅子上學習, 而是花較多的時間在遊戲中教導孩子社交技能, 如何適當的玩玩具, 和他人溝通等等. 相比之下如果已經進入小學的學生, 但還不會獨立如廁, 獨立吃飯, 那我們就應該就會把這些技能當作優先干預目標.
我們上一集提到ABA 是個行為準則, 所以有多種的教學方式.以下有兩個例子做參考:
- Discrete Trial Training – 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大技能來拆分做小步驟. 想蓋房子一樣, 把根基一個個打好, 再教更進階的技能. 它是個重複性很高, 固定的教學模式 🡪 對於學習比較慢的孩子是非常有效果的. (例子: 教孩子寫字前, 先教他是否可以模仿老師的筆畫, 是否可以把筆正確的握好等)
- NET/incidental – 在自然環境的隨機教學 主要針對學習能力比較高的孩子在自然環境中做教學 (例子: 在玩扮家家酒的時候 孩子是否可以運用想像力 是否可以靈活的配合別人的玩法)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用同一種的步驟. 每個孩子學習方式不同, 自然教學策略也會有所不同.
依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程度, 目標數量和重要順序也會有所不同
第三步驟: 記錄及固定監測學習進度
在訂好學習目標還有教學策略出來後, BCBA們就要定時監測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狀況.
假如我們的學習目標是用一個完整的句子來要求東西, “我想要喝牛奶.” 我們也會每一兩個星期來看數據, 孩子用句子的次數是否有增加? 假如一個月後, 孩子還在用單詞. 那我們ABA團隊就會來討論瓶頸在哪裡並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目標訂好後也要固定監測學生進度才能確認教學方式是否有效
第四步驟: 注重泛化的效果
泛化的意思就是學生是否有在將課堂裡學到的技能在平常生活中也適當的表現出來. 如果孩子只在教室裡向老師用完整的句子來要求東西,但在家裡還是只用單詞, 那麼這些技能還不能算是純熟學會了。 所以老師家長在這個時候就要注重泛化的教學 (我們也會在未來的單元繼續詳解)
就算在課堂裡學會了, 也要看學生有否在生活裡純熟的表現出來, 這個技能才算熟練
以上就是有效的ABA 干預的四個步驟
- 評估 2. 訂定目標 3. 固定監測 4. 注重泛化的效果